【陸振球專欄】今日大嶼和明日大嶼如何「四両撥千斤」
文章日期:2021年1月14日 17:21
今日《明報》名人樓巿論壇版訪問了第一太平戴斯陳超國,他認為固然明日大嶼有助解決香港地荒和屋荒,不過如能直接發展已有的大嶼山,則「今日大嶼」會更快和更有效率提供大量土地。
筆者和同事說笑,其實發展今日大嶼要開山劈石得出的泥土和石頭,也可同時用於明日大嶼的填海用途,如此得便「買一得二」得到更多土地供應,和之前曾訪問王兟,他說可將明日大嶼部分土地和新界業主換地,便同時是增加更多土地供應的「四両撥千斤」之作。
另外,香港大學的教授王于漸也指出,「到2046年,香港樓齡超過70年的私人房屋單位數量將多達33萬個,比現在多近300倍,要進行大規模重建。如果沒有大量額外土地安置舊區的人口,將無法進行重建工程,現時市區擠迫不堪及交通超負荷的情況無法改善。」所以明日大嶼也可作為巿區重建時來建屋安置舊區人口的用途。
陸振球
明報投資及地產版主編
按揭計算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