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琳推廣虛擬資產 港交所高層轟代幣化存迷思
文章日期:2020年11月13日 15:39
於今日卓佳(Tricor)舉行的年度論壇上,港交所(0388)前任及現任高層「打對台」。事緣港交所IPO審查組前聯席主管史琳今年5月突辭任,其後便加入香港數字資產交易所(HKbitEX)任首席發展官。史琳今日在論壇指,相信區塊鏈技術及電子代幣(token)將具革命性,更有潛力擾動新股市場。但發言隨即遭港交所裴璐加(Lukas Petrikas)不點名反對。
史琳表示,代幣將成為一類新的資產,以往難以交易的股權或產品,包括私募股權、紅酒、藝術品等,均可被轉化成流動性更強的資產。她認為,虛擬資產可即時交收,並且因為採用區塊鏈技術,將具有極高透明度,亦可令AGM、EGM的信息更為可信。她舉例指,存放在區塊鏈中的信息即時可得,例如投資者若想查看公司的ESG信息,確認公司供應鏈未有使用童工等,均可快速得到結果。她總結指,相信代幣有望顛覆市場。
港交所創新實驗室聯席主管裴璐加緊接史琳發言。他先承認,區塊鏈是有潛力應用於市場、挑戰中心化市場,港交所亦視此技術為競爭對手。裴璐加又表示,區塊鏈對市場的價值,要視乎現時市場內信任程度有多高。對於信息並不被高牆阻隔的市場,這技術的好處就不太明顯。他隨後直指,認為市場對代幣化(tokenazition)有3個「迷思」(myth)。
裴璐加指出,迷思其一,是有人認為代幣化可以增加資產的流動性。他以港交所為例,指雖然共計有逾兩千間公司上市,但實際頻繁被交易的公司,也不過約400間。他認為,將資產「切割」,並不代表就會多了人交易。迷思其二,是區塊鏈令披露信息更為準確,他認為,傳統市場的披露信息是十分標準化。最後他指出,虛擬資產若要進行現實結算交收,未必能像今日的金融市場一樣有效率,反而要以原始的方式進行。
記者:馬迪帆
「美國大選金融風雲」視像研討會
講者:王冠一教授
日期:11月24日 (星期五)
時間:下午5:00-6:00 (HKT)
費用:HK$400 ;王冠一Patreon會員優惠價:HK$350
截止日期:2020年11月24日(星期二)下午3:30(HKT)
方式:以視像會議軟件zoom進行
報名: https://link.mingpao.com/65899.htm
其他報道
高瓴否認私有化SOHO中國 升幅收窄至9% 曾升40%創上市最大升幅